24
2012/11
分享
中山商報:千兩茶傳奇
發(fā)布時間:
2012-11-24 12:00
來源:
中山商報
千兩茶傳奇
本報記者赴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廠探訪黑茶制作全過程
來源:中山商報 作者:記者謝丹青
千兩茶沐浴著夏日陽光,吸吮著天地靈氣。
制茶師傅為百兩茶刷字。
工人師傅們推著千兩茶去晾曬。
制茶工人在齊心合力踩壓千兩茶。
白沙溪茶廠副總經(jīng)理肖益平(右一)在介紹千兩茶的制作過程。 記者謝丹青攝
“世界只有中國有,中國只有湖南有,湖南只有安化有”——這句廣為流傳的宣傳語說的便是千兩茶。這個享有“世界茶王”美譽的茶品選用上等安化黑毛茶原料,經(jīng)蒸、踩、捆、壓等數(shù)十道工序加工而成,其形如柱,為所有茶類當中最大的單體茶。2008年6月,其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千兩茶的制作工藝,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。上個月底,記者就有幸去到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廠,目睹了千兩茶的整個制作過程。踩制千兩茶的大杠堅硬又具彈性。
包裝——里外三層,猶如變形金剛
據(jù)史料記載,安化黑茶自1595年成為官茶之后,一直受朝廷管制,為統(tǒng)治外部民族,主供西北各少數(shù)民族。由于路途遙遠,主要是水路與毛驢、馬、駱駝運輸。運輸時間少則三個月,多則要半年才能到達目的地。而茶葉多為陜引和甘引,茶包的體積大而比重輕,每次運輸?shù)臄?shù)量都受到限制,費用也太高,因此不少商人都來到安化與生產(chǎn)方磋商,希望將茶葉緊壓使得體積縮小,便于運輸和貯存。安化茶人經(jīng)過上百年的努力和探索,終于在1825年成功地用當?shù)氐拈裰瞥审t包裝,將茶葉軟化后進行人工杠壓,鎖緊做成了圓柱形,重量為100兩。為了提高效率,降低生產(chǎn)成本,1862年左右,千兩茶也應運而生了。記者在白沙溪茶廠看到,在壓制車間,壓好的千兩茶排成一排,每支茶長約為1.65m,直徑約0.2m,包裝也極為講究,外面是花格篾簍,里層則有棕片和蓼葉包裹茶葉。據(jù)白沙溪茶廠副總經(jīng)理肖益平介紹,篾簍均采用三年以上楠竹制成。“它的作用不簡單,單個放置也可說是一件藝術品,篾簍又具有相當?shù)纳炜s力,且耐磨性能強,在重壓下,就猶如一個變形金剛,壓制過程在地面上反復重壓、滾打。”篾內(nèi)的棕片,首先是起到保溫作用,使之緊結,同時棕片還可以起到過濾灰塵和排除雜味的作用。
【對話】
松柴明火干燥法是黑茶品質(zhì)形成的特征性工藝
踩制——七大金剛與龍共舞
千兩茶,即花卷茶,它的壓制過程與其他茶品有很大的不同。嚴格來說,它是踩制,由七個大漢一同完成。記者在現(xiàn)場看到,踩制要用到兩支杠。大杠由檀木制成,堅硬又具彈性。據(jù)資料記載,能夠制造這個大杠的檀木樹齡至少在100年。小杠也是一種特有的水桐樹木,其耐磨性能相當強。肖益平將上百年的修煉制作的杠比作一條巨龍,在他看來,踩制過程就好像是“七大金剛與龍共舞”。壓杠時,一個撐住龍頭,幾個漢子圍繞龍身,一個漢子緊握龍尾,在龍頭的指揮下,跟隨著號子,播撒著陽剛。據(jù)肖益平介紹,七個大漢,最快40分鐘才能踩制一條千兩茶,一天按8小時算,最多也只能踩制12支。
這些繁瑣的工藝之后,把千兩茶置于一邊冷卻定型。定型后還要鎖口,標記制造日期,最后置于特設的晾曬棚豎放晾曬。千兩茶的干燥方式十分獨特,不入烘房,而置于露天晾曬,經(jīng)日曬夜露,歷練七七四十九個晝夜,由緩慢發(fā)酵至自然干燥。關于這七七四十九天,說起來有些神秘。肖益平說,如果用文字記載的相關知識來論證的話,《辭源》對“七”的注釋是:“七”乃金木水火土,故它代表日月星辰,而七七四十九天,即相當于日月星辰的七倍。“另外,自古月有陰晴圓缺。如果歷時七七四十九天,那么千兩茶的干燥期內(nèi)所吸收的日月光華日臻完善,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。”
記者:據(jù)資料記載,安化千兩茶,又叫花卷茶,花卷其實是什么意思?它與鮮花有關系嗎?肖益平:花卷茶的“花”字原意不是什么鮮花或花朵的含義。之所以會取這個名字,其一是只有用花白梗(也就是現(xiàn)代評茶中的二級和三級偏上)制成的千兩茶才葉底完整,湯色橙紅明亮,口感醇厚,茶香純正;其二是它使用的外包裝為花格篾簍,再加上其形狀為圓柱,像農(nóng)民用來曬農(nóng)作物用的曬墊卷起來一樣。根據(jù)產(chǎn)品重量規(guī)格不同,花卷又分為千兩茶、百兩茶、十兩茶等。記者:我發(fā)現(xiàn)黑茶的制作有一個步驟是松柴明火干燥,這對黑茶的品質(zhì)形成有何影響?另外,七星灶又有何特別作用?肖益平:黑茶的干茶色澤黑褐油潤,故稱“黑茶”。這與松柴明火烘焙工藝有極大的關系。經(jīng)烘焙后的茶,色澤黑褐有光澤,因此,黑茶的干燥工 藝也是黑茶品質(zhì)形成的特征性工藝。安化自古以來就有采用煙熏的方法保
存食品的習俗。所產(chǎn)的熏魚、臘肉全國聞名,現(xiàn)安化已把這種傳統(tǒng)美食做成
產(chǎn)業(yè)。如果你到安化來做客,主人會把常年擱置在灶頭上方的熏魚臘肉取下來,佐以大蒜辣椒,其色香味令人垂涎。細細品嘗,香余齒頰。也許是古人把這一習俗也沿用到茶葉儲藏上的緣故,發(fā)現(xiàn)用松煙熏焙的茶,勁道尤烈,湯色紅濃,滋味濃厚,并伴有松煙香味。自此,便把它作為黑茶加工的一個特殊工序沿襲至今。而松柴明火干燥用的正是七星灶,所謂七星灶,即根據(jù)北斗七星在銀河系中的排列方位而設置的七個灶孔而得名。其獨特之處,不僅在于節(jié)能省柴,火力集中升溫快,更重要的是使茶葉在烘焙上受到灶內(nèi)如同一個小天體的七星相拱,排除異味,煉就茶香之精華。煙熏茶的產(chǎn)生,既有歷史原因形成的消費習慣,也揭示了一些科學道理。一是茶品色澤烏黑油潤,均衡一致;二是經(jīng)高火后,糖與氨基酸發(fā)生焦糖化反應,使香氣高沖,滋味更顯甜純,消除了粗老茶固有的粗老氣和苦澀味。煙主要由一些酚類物質(zhì)組成,具抑菌和抗氧化作用,茶葉長時間儲存,不易霉變。此外,茶葉苦澀味的消除還可能與高溫烘焙去除茶葉中的咖啡堿有關。烘焙中,焙床溫度很高,部分茶葉已達到接近焦化的程度,所產(chǎn)生的“白煙”在車間頂棚凝聚成厚厚一層“白霜”,即為咖啡堿。咖啡堿是茶湯中的苦味成分,它在140℃高溫下可升華成氣態(tài),從而使黑茶茶味醇和不苦。 記者:據(jù)我所知,千兩茶的制作有特定的時間,今年10月21日你們就要結束千兩茶的制作,是這樣的嗎?
肖益平:是的,按照傳統(tǒng),千兩茶的制作是在三伏天凌晨4點到正午12點進行的。究其原因,其一是早年千兩茶的制作工藝是不外傳的,所以選擇凌晨開始制作;其二是陰陽交界,是有靈氣的;其三是因為早年沒有空調(diào),正午之后天氣就非常熱,所以必須在正午就結束制作。如今千兩茶的制作時間并不拘泥于凌晨4點到12點這個時段,而是全天制作,但是每年依然會在霜降之前結束整個制作,今年預計是10月21日停止千兩茶的壓制。
圖片由被訪者提供(除署名外)